儹字的意思和解釋
儹
⺅部 共21畫 左右結構 U+5139 CJK 基本漢字
儹字概述
〔儹〕字拚音是(zǎn),部首是⺅部,總筆數是21畫。
〔儹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亻贊)組成。
〔儹〕字倉頡碼是OHUC,五筆是WTFM,四角碼是2428.6。
〔儹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5139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0793,UTF8:E584B9。
儹的意思
儹 zǎn ㄗㄢˇ
基本解釋
①匯聚;積聚。《説文•人部》:“儹,最〔冣〕也。”《廣韻•緩韻》:“儹,聚也。”
②聚而計事。《集韻•緩韻》:“儹,聚而計事曰最。”
③通“趲”。加快,趕快。宋王明清《揮塵後録》卷一:“一行儀衛,並令儹行,不得壅閼。”
儹的國語辭典解釋
儹 zǎn ㄗㄢˇ
詳細解釋
動
◎聚集、積蓄。
漢 · 揚雄《核靈賦》:“文王之始起,浸仁漸義,會賢儹智。”元 · 無名氏《爭報恩 · 第一折》:“儹得黃金盛,重將寶劍磨。”
儹的兩岸詞典解釋
儹 zǎn ㄗㄢˇ
詳細解釋
◎《書》聚集;蓄積。
文王之始起,浸仁漸義,會賢儹智(漢‧揚雄《核靈賦》)。
儹字的翻譯
to accumulate, to hoard, to store up
accumuler, amasser, stocker
サ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