匴字的意思和解釋
匴
⼕部 共16畫 半包圍結構 U+5334 CJK 基本漢字
匴字概述
〔匴〕字拚音是(suǎn),部首是⼕部,總筆數是16畫。
〔匴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⿷匚算)組成。
〔匴〕字倉頡碼是SHBT,五筆是ATHA,四角碼是7171.4。
〔匴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5334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1300,UTF8:E58CB4。
匴的意思
匴 suǎn ㄙㄨㄢˇ
基本解釋
①古代行冠禮時裝帽子的竹器。
②一種廚房內用來漉米或盛東西盤樣的竹器;竹器邊緣。
匴的國語辭典解釋
匴 suǎn ㄙㄨㄢˇ
詳細解釋
名
◎古代用來裝帽子的竹器。
《廣韻 · 上聲 · 緩韻》:“匴,冠箱也。”《儀禮 · 士冠禮》:“爵弁、皮弁、緇布冠各一匴。”
匴的兩岸詞典解釋
匴 suǎn ㄙㄨㄢˇ
詳細解釋
◎古代行冠禮時用來盛帽子的竹器。
爵弁、皮弁、緇布冠各一匴(《儀禮‧士冠禮》)。
匴字的翻譯
an ancient, bamboo hat box
サン セ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