嗞字的意思和解釋
嗞
⼝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+55DE CJK 基本漢字
嗞字概述
〔嗞〕字拚音是(zī),部首是⼝部,總筆數是12畫。
〔嗞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口茲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嗞〕字倉頡碼是RTVI,五筆是KUXX,四角碼是6803.2。
〔嗞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55DE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1982,UTF8:E5979E。
〔嗞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嗞的意思
嗞 zī ㄗ
基本解釋
①象聲詞。老鼠~~地叫。
②古同“咨”,嗟歎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形聲。從口,茲聲。本義:歎聲。
2.同本義。
嗞,嗟也。 《說文》平原令見諸公,必為言之曰:“嗟嗞乎, 司馬空!” 《戰國策 · 秦策》
嗞咄(嗟歎聲);嗞啦(形容刺耳的聲音)
sigh;
3.露牙。
我便說特來與你做媒。你倒嗞了這張嘴,說道:“姑娘,莫不是爹爹說王嗞。” 元 · 柯丹邱《荊釵記》
嗞嘴(咧著嘴)
open;
4.象聲詞。
嗞嗞(一種細尖響聲)
嗞的國語辭典解釋
嗞 zī ㄗ
詳細解釋
歎
◎表示感慨的語氣。
《說文解字 · 口部》:“嗞,嗟也。”《戰國策 · 秦策五》:“嗟嗞乎,司空馬。”
狀
◎形容尖銳而連續不斷的聲音。
你別嗞嗞亂叫行不行?
嗞的兩岸詞典解釋
嗞 zī ㄗ
詳細解釋
1.露牙。
嗞嘴。
2.擬聲詞。模擬尖銳而連續不斷的聲音。
小老鼠嗞嗞叫。
3.《書》歎詞。表示感慨。
嗟嗞乎,司空馬(《戰國策‧秦策五》)。
嗞字的翻譯
to consult about, to plan; to report in writing to an equal; a despatch
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