噆字的意思和解釋
噆
⼝部 共15畫 左右結構 U+5646 CJK 基本漢字
噆字概述
〔噆〕字拚音是(zǎn,cǎn),部首是⼝部,總筆數是15畫。
〔噆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口朁)組成。
〔噆〕字倉頡碼是RMUA,五筆是KAQJ,四角碼是6106.1。
〔噆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5646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2086,UTF8:E59986。
噆的意思
噆 zǎn ㄗㄢˇ
基本解釋
①叮咬:“蚊虻~膚,則通昔不寐矣。”
②口銜:“食薦梅,~味含甘。”
噆的國語辭典解釋
噆 zǎn ㄗㄢˇ
詳細解釋
動
1.銜、含。
《淮南子 · 覽冥》:“榛薄,食薦梅,噆味含甘。”
2.叮、咬。
《莊子 · 天運》:“蚊虻噆膚,則通昔不寐矣。”唐 · 元稹《蟻子》詩三首之二:“攻穿漏江海,噆食困蛟鯨。”
噆的兩岸詞典解釋
噆 zǎn ㄗㄢˇ
詳細解釋
1.《書》(蚊蟲)叮咬。
蚊虻噆膚(《莊子‧天運》)。
2.《書》(口中)含著。
食薦梅,噆味含甘(漢‧劉安《淮南子‧覽冥》)。
噆字的翻譯
to hold in the mouth; to bite
サン ソ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