慆字的意思和解釋
慆
⺖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+6146 CJK 基本漢字
慆字概述
〔慆〕字拚音是(tāo),部首是⺖部,總筆數是13畫。
〔慆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忄舀)組成。
〔慆〕字倉頡碼是PBHX,五筆是NEEG06 NEEG98 NEVG86 ,四角碼是9207.7。
〔慆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6146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4902,UTF8:E68586。
〔慆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三級字表中。
慆的意思
慆 tāo ㄊㄠ
基本解釋
①喜悅:“君子之近琴瑟,以儀節也,非以~心也。”
②怠惰:“~慢天命。”
③懷疑:“天命不~久矣。”
④消逝:“今我不樂,日月其~。”
⑤貪。
⑥古通“韬”,隱藏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形聲。從心,舀( yǎo )聲。本義:喜悅。
2.同本義。
慆,說也。 《說文》。字亦作謟。師乃慆。 《尚書大傳》。注:“喜也。”君子之近琴瑟,以儀節也,非以慆心也。 《左傳》
gladden;
3.隱藏;掩飾。
君日不悛,以樂慆憂。 《左傳 · 昭公三年》
cover up;
4.懷疑。
天命不慆久矣,使君亡者,必此眾也。 《左傳》
doubt; suspect;
5.怠慢 。
慆濫(怠慢放縱);慆慢(怠慢;怠惰)
slight; cold-shoulder;
6.用同“叨”。貪。
不敢慆天之功,以幹大賞。 《資治通鑒》
be greedy for;
7.怠惰。
無從匪彝,無即慆淫。 《書 · 湯誥》
慆淫(享樂過度;放縱無度)
idle;
慆的國語辭典解釋
慆 tāo ㄊㄠ
詳細解釋
動
1.娛悅、取悅。
《左傳 · 昭公元年》:“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,非以慆心也。”
2.懷疑。
《左傳 · 昭公二十七年》:“天命不慆久矣。”
3.過。
《詩經 · 唐風 · 蟋蟀》:“今我不樂,日月其慆。”
4.隱藏。通“韜”。《左傳 · 昭公三年》:“以樂慆憂”。
副
◎怠惰。
慆淫、慆慢。
慆的兩岸詞典解釋
慆 tāo ㄊㄠ
詳細解釋
1.《書》喜悅;娛悅。
慆鄭衛之音,厭燕趙之色(唐‧白居易《人之困窮由君之奢欲》)。
2.《書》隱藏。通“韜”。
以樂慆憂(《左傳‧昭公三年》)。
3.《書》懷疑。
天命不慆久矣(《左傳‧昭公二十七年》)。
4.《書》逝去;過去。
今我不樂,日月其慆(《詩經‧唐風‧蟋蟀》)。
5.《書》怠慢;怠惰。
違貳不協,慆慢天命(《三國誌‧卷四十七‧吳書‧吳主孫權傳》)。
慆字的翻譯
excessive, dissolute; delighted
frohlocken, jauchzen
ravir, enchanter
トウ あなどる つつむ ひさしい みだら よろこ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