慊字的意思和解釋
慊
⺖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+614A CJK 基本漢字
慊字概述
〔慊〕字拚音是(qiàn,xián,qiǎn,qiè),部首是⺖部,總筆數是13畫。
〔慊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忄兼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慊〕字倉頡碼是PTXC,五筆是NUVO06 NUVW98 NUVO86 ,四角碼是9803.7。
〔慊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614A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4906,UTF8:E6858A。
〔慊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慊的意思
慊 qiàn ㄑㄧㄢˋ
基本解釋
◎不滿,怨恨。
詳細解釋
形容詞
1.形聲。從心,兼聲。( xián )本義:嫌疑。
2.同本義。
貴不慊於上者。 《禮記 · 坊記》婾得避慊之便。 《漢書 · 趙充國傳》
suspect;
3.通“歉”。不足的。
慊,貧也。 《廣雅》吾何慊乎哉? 《孟子 · 公孫醜下》宮室輿服,蓋慊如也。 陸機《辯亡論》
慊如(不足的樣子);慊然(不滿足的樣子);慊慊(心不滿足、心有嫌恨的樣子)
deficient;
4.恨的,不滿的。
貴不慊於上。 《禮記 · 坊記》。注:“慊,恨不滿之貌也。”衣若縣衰而意不慊。 《淮南子 · 齊俗》
慊苦(遺憾怨苦);慊恨(怨恨;遺憾)
resentful;
動詞
1.通“惬”。快心,滿意。
行有不慊於心。 《孟子 · 公孫醜上》
be pleased; be satisfied;
2.另見 qiè。
慊 qiè ㄑㄧㄝˋ
基本解釋
◎滿足,滿意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滿足 。
慊心(快意;滿意);慊意(滿意);慊足(滿足)
satisfy;
2.另見 qiàn。
慊的國語辭典解釋
慊 qiàn ㄑㄧㄢˋ
詳細解釋
動
1.不滿、怨恨。
《玉篇 · 心部》:“慊,切齒恨也。”《禮記 · 坊記》:“貧不至於約,貴不慊於上,故亂益亡。”
2.不足、缺乏。
《孟子 · 公孫醜下》:“彼以其爵,我以吾義,吾何慊乎哉?”
慊 qiè ㄑㄧㄝˋ
詳細解釋
動
◎感到滿足、快適。
《孟子 · 公孫醜上》:“行有不慊於心,則餒矣。”《莊子 · 天運》:“彼必齕挽裂,盡去而後慊。”
慊的兩岸詞典解釋
慊 qiàn ㄑㄧㄢˋ
詳細解釋
1.《書》怨;怨恨。
貧不至於約,貴不慊於上(《禮記‧坊記》)。
2.《書》不滿足;遺憾。
彼以其爵,我以吾義,吾何慊乎哉(《孟子‧公孫醜下》)?。
慊 qiè ㄑㄧㄝˋ
詳細解釋
◎《書》滿意;滿足。
行有不慊於心,則餒矣(《孟子‧公孫醜上》)、萬事畢,一生足,斯而慊焉複何欲(金‧王若虛《保義副尉趙公墓誌》)?。
慊字的翻譯
to resent; contended; satisfied
frustriert, unzufrieden , befriedigt, zufrieden (Adj)
mécontent, satisfait
ケン キョウ コウ あきたりる うら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