斄字的意思和解釋
斄
⺙部 共19畫 半包圍結構 U+6584 CJK 基本漢字
斄字概述
〔斄〕字拚音是(lí,tái),部首是⺙部,總筆數是19畫。
〔斄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⿸𠩺來)組成。
〔斄〕字倉頡碼是JKMDO,五筆是FITW06 FTDW98 FITW86 ,四角碼是4729.8。
〔斄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6584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5988,UTF8:E69684。
斄的意思
斄 lí ㄌㄧˊ
基本解釋
①硬而鬈曲的毛,可以絮衣服。
②犛牛:“今夫~牛,其大若垂天之雲。”
斄的國語辭典解釋
斄 lí ㄌㄧˊ
詳細解釋
名
◎硬而卷曲的毛。
《說文解字 · 犛部》:“斄,彊曲毛也,可以箸起衣。”
斄的兩岸詞典解釋
斄 lí ㄌㄧˊ
詳細解釋
1.《書》硬而卷曲的毛。
2.《書》犛牛。
今夫斄牛,其大若垂天之雲(《莊子‧逍遙遊》)。
斄 tāi ㄊㄞ
詳細解釋
◎古地名,周後稷的封地,在今陝西武功縣西南。
斄字的翻譯
リ タイ レイ ラ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