涫字的意思和解釋
涫
⺡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+6DAB CJK 基本漢字
涫字概述
〔涫〕字拚音是(guàn),部首是⺡部,總筆數是11畫。
〔涫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氵官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涫〕字倉頡碼是EJRR,五筆是IPHN06 IPNG98 IPHN86 ,四角碼是3017.7。
〔涫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6DAB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8075,UTF8:E6B6AB。
〔涫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涫的意思
涫 guān ㄍㄨㄢ
基本解釋
◎沸滾。~沸。~湯(沸騰的水)。
涫 guàn ㄍㄨㄢˋ
詳細解釋
動詞
1.沸滾。
涫,沸也。從水,官聲。 《說文》。俗字作滾。腸如涫湯。 《史記 · 龜策傳》湯泉涫沸,洪波漂厲。 三國魏 · 劉邵《趙都賦》涫涫紛紛,孰知其形。 《荀子 · 解蔽》
涫湯(沸滾的水);涫沸(沸騰;混亂);涫涫(沸騰貌)
boil;
2.假借為“盥”。盥洗。
進涫漱巾櫛。 《列子 · 黃帝》
涫潄(盥漱。亦指盥漱用的水)
wash;
涫的國語辭典解釋
涫 guàn ㄍㄨㄢˋ
詳細解釋
形
◎滾沸的。
《楚辭 · 嚴忌 · 哀時命》:“愁修夜而宛轉兮,氣涫沸其若波。”《史記 · 卷一二八 · 褚少孫補 · 龜策傳》:“寡人念其如此,腸如涫湯。”
涫的兩岸詞典解釋
涫 guàn ㄍㄨㄢˋ
詳細解釋
◎《書》滾沸;沸騰。
湯之沸涫,羹之將熟(《漢書‧卷二十七上‧五行誌第七上》)。
涫字的翻譯
(classique) bouillir
カ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