煣字的意思和解釋
煣
⽕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+7163 CJK 基本漢字
煣字概述
〔煣〕字拚音是(róu,rǒu),部首是⽕部,總筆數是13畫。
〔煣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火柔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煣〕字倉頡碼是FTLJ,五筆是OCNS06 OCNS98 OCBS86 ,四角碼是9789.4。
〔煣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163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9027,UTF8:E785A3。
煣的意思
煣 róu ㄖㄡˊ
基本解釋
◎用火烤木材使彎曲。“斲木為耜,~木為耒。”
詳細解釋
動詞
◎(會意兼形聲。從火,從柔,柔亦聲。本義:用火烘木使之彎曲) 同本義。也作“揉” 煣,屈申木也。——《說文》煣木為耒。——《易·係辭》
bend or straighten the wood over fire;
煣的國語辭典解釋
煣 róu ㄖㄡˊ
詳細解釋
動
◎用火烘烤木材使其彎曲。
《玉篇 · 火部》:“煣,以火屈木曲。”
煣的兩岸詞典解釋
煣 rǒu ㄖㄡˇ
詳細解釋
◎《書》以火烘烤竹木,使其彎曲或伸直。
斲木為耜,煣木為耒(《漢書‧卷二十四‧食貨誌上》)。
煣字的翻譯
to use a fire to bend wood
ニュ ジュ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