燀字的意思和解釋
燀
⽕部 共16畫 左右結構 U+71C0 CJK 基本漢字
燀字概述
〔燀〕字拚音是(chǎn,dǎn,chàn),部首是⽕部,總筆數是16畫。
〔燀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火單)組成。
〔燀〕字倉頡碼是FRRJ,五筆是OKKL06 OKKF98 OKKF86 ,四角碼是9685.6。
〔燀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1C0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9120,UTF8:E78780。
燀的意思
燀 chǎn ㄔㄢˇ
基本解釋
①燒:“火之~也,固定(走)上。”
②盛:“殺機殺運之動,莫~於秦。”
③炊:“~之以薪。”
④中藥炮製方法之一,將桃等物放沸湯中浸泡,便於去皮。
燀 dǎn ㄉㄢˇ
基本解釋
◎熱:“故冬不淒寒,夏無炎~。”
燀 chàn ㄔㄢˋ
基本解釋
◎難。
燀的國語辭典解釋
燀 chǎn ㄔㄢˇ
詳細解釋
動
◎炊、燃燒。
《左傳 · 昭公二十年》:“和如羹焉,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,燀之以薪。”晉 · 杜預 · 注:“燀,炊也。”
燀的兩岸詞典解釋
燀 chǎn ㄔㄢˇ
詳細解釋
1.《書》燒火;炊。
和如羹焉,水火醯醢鹽梅,以烹魚肉,燀之以薪(《左傳‧昭公二十年》)。
2.《書》光烈;熾盛。
威燀旁達,莫不賓服(《史記‧卷六‧秦始皇本紀》)。
3.《書》中藥炮製方法之一。將桃杏仁置沸湯內浸泡,以去皮尖。
燀字的翻譯
to make a fire; blaze
brûler, cuire
セン タン かし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