獐字的意思和解釋
獐
⺨部 共14畫 左右結構 U+7350 CJK 基本漢字
獐字概述
〔獐〕字拚音是(zhāng),部首是⺨部,總筆數是14畫。
〔獐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犭章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獐〕字倉頡碼是KHYTJ,五筆是QTUF06 QTUJ98 QTUJ86 ,四角碼是4024.6。
〔獐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350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9520,UTF8:E78D90。
〔獐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獐的意思
獐 zhāng ㄓㄤ
基本解釋
◎哺乳動物,形狀像鹿,毛較粗,頭上無角,雄的有長牙露出嘴外。皮可製革(亦稱“牙獐”)~頭鼠目(形容相貌醜陋而神情狡猾)。
詳細解釋
名詞
◎野獸名 。像鹿,比鹿小,頭上無角,有長牙露出嘴外。皮可以做衣服。也叫“牙獐”
吾今日圍獵,欲射“马”,誤中一“&#;”。 《全圖繡像三國演義》
獐貓(貌似貓頭的獐子)
river deer;
獐的國語辭典解釋
獐 zhāng ㄓㄤ
詳細解釋
名
◎動物名。哺乳綱偶蹄目。體形似鹿而較小,無角,毛粗長而呈褐色。性機警,善跳躍。肉可食,皮細軟,可製革為工業用品。
獐的兩岸詞典解釋
獐 zhāng ㄓㄤ
詳細解釋
◎哺乳動物名。似“麝”的小型鹿科動物,體長不到一公尺,體重不到14公斤。耳短而圓,無角,犬齒發達,露於口外。原產中國、朝鮮,棲息於山區、河岸、沼澤、草原或耕作區。後腳較前腳長,奔跑有如兔跳。也作“牙獐”、“河麂”。
獐字的翻譯
roebuck, hornless river deer
Rehbock (S)
ショウ の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