筳字的意思和解釋
筳
⺮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+7B73 CJK 基本漢字
筳字概述
〔筳〕字拚音是(tíng),部首是⺮部,總筆數是12畫。
〔筳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竹廷)組成。
〔筳〕字倉頡碼是HNKG,五筆是TTFP,四角碼是8840.1。
〔筳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B73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1603,UTF8:E7ADB3。
筳的意思
筳 tíng ㄊㄧㄥˊ
基本解釋
①絡絲、紡紗或卷棉條的用具。
②小竹片,亦指小竹枝或小木枝。
③小簪。
④籠。
⑤競。
⑥古同“莛”,草莖:“以~擊鍾,(豈能)發其音聲哉?”
詳細解釋
名詞
◎絡絲、紡紗或卷棉條的用具。一般用小竹筒或蜀黍稍莖製成 筳,所以絡絲者,蘇俗謂之籰頭。筳即其四周挺如柵者。——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》
utensil of winding silk yarn;
筳的國語辭典解釋
筳 tíng ㄊㄧㄥˊ
詳細解釋
名
1.紡紗、絡絲或卷棉條的器具。
清 · 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 · 鼎部》:“筳,所以絡絲 者,蘇俗謂之篗頭,筳即其四周挺如柵者。”
2.小的竹枝或木枝。
《漢書 · 卷九九 · 王莽傳中》:“莽使太醫、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,量度五藏,以竹筳導其脈,知所終始,雲可以治病。”《文選 · 東方朔 · 答客難》:“以筦窺天,以蠡測海,以筳撞鍾。”唐 · 張銑 · 注:“莛,小木枝也。”
筳的兩岸詞典解釋
筳 tíng ㄊㄧㄥˊ
詳細解釋
1.《書》小竹枝;小木枝。
以筦窺天,以蠡測海,以筳撞鍾(《文選‧東方朔‧答客難》)。
2.《書》用來絡絲、紡紗、卷棉條等的紡織器具。
筳字的翻譯
feast
Spindel (S)
テイ チョウ ジョ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