篼字的意思和解釋
篼
⺮部 共17畫 上下結構 U+7BFC CJK 基本漢字
篼字概述
〔篼〕字拚音是(dōu),部首是⺮部,總筆數是17畫。
〔篼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竹兜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篼〕字倉頡碼是HHVU,五筆是TRQQ,四角碼是8821。
〔篼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BFC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1740,UTF8:E7AFBC。
〔篼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篼的意思
篼 dōu ㄉㄡ
基本解釋
①〔~子〕走山路坐的竹轎,一般用竹椅捆在兩根竹竿上做成。
②盛東西用的竹器,亦有用藤或柳條做成的。背~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飼馬器。
篼,食馬器也。 《說文》
feeding trough;
2.盛東西的竹器,也有用藤或柳條做成的 。
背篼。
wares made of bamboo, rattan,etc.;
3.竹製的小轎。多用於行山路,通稱篼子 。
竹製的簡單小轎
篼籠。
bamboo's mountain-chair;
篼的國語辭典解釋
篼 dōu ㄉㄡ
詳細解釋
名
1.以竹製成,登山時用的轎子。
明 · 張自烈《正字通 · 竹部》:“篼,竹輿也,箯之別 名,俗謂之篼子。”
2.竹片、柳條等編成的器具,可用以盛物。
背篼。
篼的兩岸詞典解釋
篼 dōu ㄉㄡ
詳細解釋
1.用竹、藤或柳條等編製而成,用來盛放物品的器具。
背篼。
2.竹製的轎子,多用於登山。
篼字的翻譯
mountain sedan chair; (Cant.) a simple container without a cover
トウ 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