粢字的意思和解釋
粢
⽶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+7CA2 CJK 基本漢字
粢字概述
〔粢〕字拚音是(zī,cí,jì),部首是⽶部,總筆數是12畫。
〔粢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次米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粢〕字倉頡碼是IOFD,五筆是UQWO,四角碼是3790.4。
〔粢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CA2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1906,UTF8:E7B2A2。
〔粢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三級字表中。
粢的意思
粢 zī ㄗ
基本解釋
◎同“秶”,穀子,子實去殼後為小米。泛指穀物。《左傅•桓公二年》:“粢食不鑿。”
詳細解釋
名詞
1.形聲。從米,次聲。本義:古代供祭祀用的穀物。
2.稷,即穀子。
粢,稷米也。 《玉篇》
粢糲(粗劣的飯食)
millet;
3.特指祭祀用的穀物 。
粢食(古代祭祀時用的以黍、稷所作的飯食);粢盛(古代盛在祭器內以供祭祀的穀物)
grain for sacrificing;
4.穀類的總稱。
上帝之粢盛於是乎出。 《國語》
various kinds of grain;
粢 cī ㄘ
基本解釋
◎〔粢飯〕方言。一種食品。將糯米摻和粳米,用冷水浸泡,瀝幹後蒸熟,中間裹油條等捏成飯團。
粢的國語辭典解釋
粢 zī ㄗ
詳細解釋
名
◎黍、稷、稻、粱、麥、菰等六種穀物的總稱。
《左傳 · 桓公二年》:“粢食不鑿,昭其儉也。”唐 · 孔穎達 · 正義:“粢,亦諸穀總名。”
粢的兩岸詞典解釋
粢 zī ㄗ
詳細解釋
1.黍、稷、稻、粱、麥、菰等六種穀物的統稱。
2.特指古代供祭祀用的穀物。
粢 zī ㄗ
詳細解釋
◎參見【粢飯】。
粢字的翻譯
grain offered in ritual sacrifice; millet
grain de mil
シ セイ ザイ しと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