缵字的意思和解釋
缵
⺰部 共19畫 左右結構 U+7F35 CJK 基本漢字
缵字概述
〔缵〕字拚音是(zuǎn),部首是⺰部,總筆數是19畫。
〔缵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糸讚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缵〕字倉頡碼是VMHUO,五筆是XTFM,四角碼是2418。
〔缵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F35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2565,UTF8:E7BCB5。
〔缵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缵的意思
缵 zuǎn ㄗㄨㄢˇ
基本解釋
◎繼承:“載~武功”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形聲。從糸( mì ),讚聲。本義:繼續,繼承。
2.同本義。
纘,繼也。 《說文》武王纘 太王、 王季文王之緒。 《禮記 · 中庸》載纘武功。 《詩 · 豳風 · 七月》奄有下土,纘禹之緒。 《詩 · 魯頌 · 閟宮》
纘緒(繼承前人的事業);纘續(繼續);纘業(繼承事業);纘述(繼承傳述);纘明(繼承而光大之);纘衍(繼承並發展)
inherit; succeed to;
3.用同“纂”。撰寫。
讀書以為學,纘言以為文。 《送陳秀才彤序》
纘述(傳述);纘緝(纘續。繼續)
write;
缵字的翻譯
continue, carry on, succeed
weiterführen, betreiben
succéd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