莒字的意思和解釋
莒
⺾部 共9畫 上下結構 U+8392 CJK 基本漢字
莒字概述
〔莒〕字拚音是(jǔ),部首是⺾部,總筆數是9畫。
〔莒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艸呂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莒〕字倉頡碼是TRHR,五筆是AKKF,四角碼是4460.6。
〔莒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392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3682,UTF8:E88E92。
〔莒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莒的意思
莒 jǔ ㄐㄩˇ
基本解釋
①古代對“芋”的別稱。
②中國周代諸侯國名,在今山東省莒縣一帶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芋頭 一種芋屬植物。
taro;
2.周代諸侯國名 。己姓,舊都介根,在今山東膠縣西南,後遷莒,今山東省莒縣,後為楚滅。
莒刀(古代齊國的錢幣。莒邑所造,形如刀,故名)
Ju state;
3.古邑名 。一為春秋時齊邑,在莒縣;一為春秋時周邑(其地未詳)
Ju city;
莒的國語辭典解釋
莒 jǔ ㄐㄩˇ
詳細解釋
名
1.芋頭。
《說文解字 · 艸部》:“莒,齊謂芋為莒。”
2.國名。春秋時的國家,嬴姓。為少昊氏之後,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莒縣。
莒的兩岸詞典解釋
莒 jǔ ㄐㄩˇ
詳細解釋
1.春秋時古國名。在現今山東莒縣。
毋忘在莒。
2.姓。
莒字的翻譯
a Zhou-dynasty vassal state in modern Shandong; (archaic) taro
Ju (Eig, Fam)
plante textile
キョ コ い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