蘀字的意思和解釋
蘀
⺾部 共19畫 上下結構 U+8600 CJK 基本漢字
蘀字概述
〔蘀〕字拚音是(tuò,zé),部首是⺾部,總筆數是19畫。
〔蘀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艸擇)組成。
〔蘀〕字倉頡碼是TQWJ,五筆是ARLF,四角碼是4454.1。
〔蘀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600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4304,UTF8:E89880。
蘀的意思
蘀 tuò ㄊㄨㄛˋ
基本解釋
①草木脫落的皮或葉。
②古書上說的一種草,根如葵而葉似杏,黃花,莢實。
蘀的國語辭典解釋
蘀 tuò ㄊㄨㄛˋ
詳細解釋
名
◎草木脫落下來的皮或葉。
《說文解字 · 艸部》:“蘀,草木凡皮葉落,陊地為蘀。”《詩經 · 豳風 · 七月》:“八月其獲,十月隕蘀。”
蘀的兩岸詞典解釋
蘀 tuò ㄊㄨㄛˋ
詳細解釋
1.古書上指一種草。
2.《書》草木脫落的皮或葉子。
八月其獲,十月隕蘀(《詩經‧豳風‧七月》)。
蘀字的翻譯
falling leaves and barks
タク ジャ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