诐字的意思和解釋
诐
⻈部 共7畫 左右結構 U+8BD0 CJK 基本漢字
诐字概述
〔诐〕字拚音是(bì),部首是⻈部,總筆數是7畫。
〔诐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訁皮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诐〕字倉頡碼是IVDHE,五筆是YHCY06 YBY98 YHCY86 ,四角碼是3474.7。
〔诐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BD0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792,UTF8:E8AF90。
〔诐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三級字表中。
诐的意思
诐 bì ㄅㄧˋ
基本解釋
◎偏頗,邪僻。~行。~辭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形聲。從言,皮聲。本義:辯論。
2.同本義。
詖,辯論也。 《說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此詖字正義。皮,剝取獸革也。披,析也。凡從皮之字,皆有分析之意,故詖為辯論也。”
argue;
3.諂媚。
險詖陰賊。 《漢書》
flatter;
形容詞
◎通“颇”( pō )。偏頗,不正。
不從俗而詖行兮。 《楚辭 · 劉向 · 離世》詖辭知其所蔽,淫辭知其所陷,邪辭知其所離。 《孟子 · 公孫醜上》
詖行(不正當的行為);詖辭(偏頗邪僻的言論)
biased, biassed;
诐字的翻譯
argue; biased; one-sided
schmeicheln
demi-vérité, flatter, oblique, inexac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