陴字的意思和解釋
陴
⻖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+9674 CJK 基本漢字
陴字概述
〔陴〕字拚音是(pí,bì),部首是⻖部,總筆數是10畫。
〔陴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⻖卑)組成。
〔陴〕字倉頡碼是NLHHJ,五筆是BRTF,四角碼是7614.0。
〔陴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674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8516,UTF8:E999B4。
〔陴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三級字表中。
陴的意思
陴 pī ㄆㄧ
基本解釋
◎城上的矮牆。亦稱“女牆”;俗稱“城垛子”。
陴 pí ㄆㄧˊ
詳細解釋
名詞
1.形聲。從阜,卑聲。從阜與高下有關,與建築有關。本義:城上女牆,上有孔穴,可以窺外。
2.同本義。
陴,城上女牆俾倪也。 《說文》撫弦登陴。 南朝齊 · 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守陴者皆哭。 《左傳 · 宣公十二年》子產授兵登陴。
parapet(wall);
3.假借為“髀”。大腿。
有鬼投其陴。 《呂氏春秋 · 明理》
hip;
陴的國語辭典解釋
陴 pí ㄆㄧˊ
詳細解釋
名
◎城上的短牆。
《文選 · 丘遲 · 與陳伯之書》:“撫弦登陴,豈不愴悢。”
陴的兩岸詞典解釋
陴 pí ㄆㄧˊ
詳細解釋
◎《書》城上呈凹凸形的矮牆。
陴字的翻譯
a parapet on a city wall
Wall (S)
parapet
ヒ ビ ハイ バ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