鲐字的意思和解釋
鲐
⻥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+9C90 CJK 基本漢字
鲐字概述
〔鲐〕字拚音是(tái),部首是⻥部,總筆數是13畫。
〔鲐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魚台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鲐〕字倉頡碼是XNMIR,五筆是QGCK,四角碼是2316。
〔鲐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C90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40080,UTF8:E9B290。
〔鲐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鲐的意思
鲐 tái ㄊㄞˊ
基本解釋
◎〔~魚〕身體呈紡錘形、背青藍色,頭頂淺黑色,生活在海中,為中上層洄遊性魚類。供食用,肝可製魚肝魚。亦稱“鮐巴魚”、“鲭”、“油筒魚”、“青花魚”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鮐魚,也稱鯖、油筒魚、青花魚 。見於大多數暖海區的小型鯖科魚 (Pneumatopphorus grex )。背青腹白,體側上部有深藍色波狀條紋。生活在海中,黃海、渤海盛產。
鮐文(鮐魚樣的斑紋)
chub mackerel;
2.代稱老年人 。
鮐顏(老邁的容顏);鮐稚(老幼);鮐叟(老人);鮐背(背上生鮐魚般的斑紋)
old man;
鲐字的翻譯
globefish, tetraodon
Kugelfisch (S)
Takifugu rubrip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