鳎字的意思和解釋
鳎
⻥部 共18畫 左右結構 U+9CCE CJK 基本漢字
鳎字概述
〔鳎〕字拚音是(tǎ),部首是⻥部,總筆數是18畫。
〔鳎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魚𦐇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鳎〕字倉頡碼是NMASM,五筆是QGJN,四角碼是2612。
〔鳎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CCE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40142,UTF8:E9B38E。
〔鳎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鳎的意思
鳎 tǎ ㄊㄚˇ
基本解釋
①魚類的一科,種類很多,體形似舌頭,兩眼都在身體的一側,側臥在海底的泥沙上,捕食小魚。常見的有“條鰨”。通稱“鰨目魚”。
②古書上指“鲵”。
詳細解釋
名詞
◎鰨魚 。鰨科(Soleidae),嘴小,鼻吻多少突出嘴外,腹鰭縮小或退化,胸鰭和尾鰭也時常如此,鰓孔很小,兩隻小眼位置很近,這一科包括幾種最美味的魚(如歐洲產的鰨 Solea solea ),但另外也有一些體形太小、無經濟價值的種類。
sole;
鳎字的翻譯
so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