徭字的意思和解釋
徭
⼻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+5FAD CJK 基本漢字
徭字概述
〔徭〕字拚音是(yáo),部首是⼻部,總筆數是13畫。
〔徭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彳䍃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徭〕字倉頡碼是HOBOU,五筆是TERM06 TETB98 TERM86 ,四角碼是2727.2。
〔徭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5FAD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4493,UTF8:E5BEAD。
〔徭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徭的意思
徭 yáo ㄧㄠˊ
基本解釋
◎古代統治者強製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。~役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通“徭”
2.姓。
名詞
1.形聲。從彳( chì 。
2.同本義 [forced labor;corv ée]。
徭役多則民苦。 《韓非子 · 備內》
徭力(工役勞力);徭夫(服勞役的民夫)
3.曆史文獻對瑤族的稱謂 。
徭洞(瑤族人居住的山洞;借指瑤族人)
Yao nationality;
徭的國語辭典解釋
徭 yáo ㄧㄠˊ
詳細解釋
名
◎勞役。
唐 · 杜荀鶴《山中寡婦》詩:“任是深山更深處,也應無計避征徭。”《元史 · 卷一二四 · 塔本傳》:“興學養士,輕刑薄徭,雖同僚不敢私役一民。”
徭役。
徭的兩岸詞典解釋
徭 yáo ㄧㄠˊ
詳細解釋
1.勞役。
徭戍、徭役、任輕徭薄賦。
2.姓。
徭字的翻譯
conscript labor, compulsory labor
Zwangsarbeit (S)
corvée pour l'Etat, travail forcé
ヨウ えだ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