盦字的意思和解釋
盦
⽫部 共16畫 上下結構 U+76E6 CJK 基本漢字
盦字概述
〔盦〕字拚音是(ān),部首是⽫部,總筆數是16畫。
〔盦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酓皿)組成。
〔盦〕字倉頡碼是OINT,五筆是WYNL,四角碼是8010.7。
〔盦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76E6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0438,UTF8:E79BA6。
〔盦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三級字表中。
盦的意思
盦的國語辭典解釋
盦 ān ㄢ
詳細解釋
名
1.器皿的蓋子。
《說文解字 · 皿部》“盦”字 · 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盦,此謂器之蓋也。”
2.古代用以盛食物的器皿。
元 · 陶宗儀《南村輟耕錄 · 卷一七 · 古銅器》:“古器之名,則有……壺、盦、瓿。”
3.圓形的草屋。
清 · 徐珂《清稗類鈔 · 孝友類 · 錢塘丁氏之孝友》:“既卜葬其父母於西溪而廬墓焉,乃築風木盦以避寒暑。”
盦的兩岸詞典解釋
盦 ān ㄢ
詳細解釋
1.《書》古代用於盛食物的一種有蓋的器皿。
2.《書》器皿的蓋子。
3.《書》原指圓頂茅草屋,後泛稱茅草屋。通“庵”。
既卜葬其父母於西溪而廬墓焉,乃築風木盦以避寒暑(清‧徐珂《清稗類鈔‧孝友類‧錢塘丁氏之孝友》)。
盦字的翻譯
lid of a caldron; Buddhist cloister
récipient, conteneur, container
アン オウ オ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