貉字的意思和解釋
貉
⾘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+8C89 CJK 基本漢字
貉字概述
〔貉〕字拚音是(háo,mò,hé,mà),部首是⾘部,總筆數是13畫。
〔貉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豸各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貉〕字倉頡碼是BHHER,五筆是ETKG06 ETKG98 EETK86 ,四角碼是2726.4。
〔貉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C89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977,UTF8:E8B289。
〔貉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貉的意思
貉 hé ㄏㄜˊ
基本解釋
◎哺乳動物,外形像狐,穴居河穀、山邊和田野間;雜食魚、鼠、蛙、蝦、蟹和野果、雜草等,皮很珍貴。一丘之~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形聲。從豸( zhì ),長脊的野獸,各聲。本義:一種野獸,通稱“貉子”,也叫“狸”
2.同本義 食肉目犬科的一種動物(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),產地包括中、日、朝和烏蘇裏邊區。有三個亞種,產於中國東北、華北、華中、東南和西南各省區,是著名的毛皮獸,它的毛皮被稱為貉子皮或貉絨。
racoon dog;
3.另見 háo。
貉的國語辭典解釋
貉 hé ㄏㄜˊ
詳細解釋
名
◎動物名。食肉目犬科。即貍,銳頭尖鼻,耳短小而圓,四肢短,毛褐色或黑灰色。於夜間活動,以小動物、魚類等為食。其皮為珍貴裘料。
貉 mò ㄇㄛˋ
詳細解釋
名
◎古代中國稱北方的一支外族為“貉”。
《孟子 · 告子下》:“欲輕之於堯舜之道者,大貉 、小貉也。”《荀子 · 勸學》:“幹、越、夷、貉之子,生而同聲,長而異俗,教使之然 也。”
貉 háo ㄏㄠˊ
詳細解釋
◎(一)之語音。
貉的兩岸詞典解釋
貉 hé ㄏㄜˊ
詳細解釋
1.哺乳動物名。外形似狐狸,鼻尖,耳短小而圓,毛棕灰色。棲息山林或田野,晝伏夜出,以鼠、蛙、魚、蝦等為食。皮毛珍貴。
2.姓。
貉 hé ㄏㄜˊ
詳細解釋
◎貉子。
貉字的翻譯
badger; raccoon dog
Marderhund , still, wortkarg
chien viverrin, tapir, tribu du Nord, blaireau
バク ハク カク ミャク マク バ メ ガク むじ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