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字的意思和解釋

湿

shī

⺡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+6E7F CJK 基本漢字

一級漢字 通用字

⺡ 部

12 畫

9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441251122431

shī

sap1

3611.2

U+6E7F

E6B9BF

EATC

IJOG

湿字概述

〔湿〕字拚音是(shī),部首是⺡部,總筆數是12畫

〔湿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氵顯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湿〕字倉頡碼是EATC,五筆是IJOG,四角碼是3611.2

〔湿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6E7F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8287,UTF8:E6B9BF

〔湿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

湿的意思

湿 shī ㄕ

基本解釋

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,與“”相對。~度。潮~。~潤。~熱。~漉漉。

中醫學名詞。~氣。~邪。~瀉。

詳細解釋

形容詞

1.會意兼指事。從水,顯( xiǎn或 jìn)聲。本義:潮濕。

2.同本義。

溼,幽溼也。從水,一所以覆也。覆土而有水,故溼也。 《說文》腎其畏溼。 《素問 · 五常正大論》。注:“溼,土氣也。”必因角幹之溼以為之柔。 《考工記 · 弓人》。注:“溼,猶生也。字多以濕為之。”濕,濕水,也東郡東武陽入海。從水,濕聲。 桑欽雲,出平原 高唐。 《說文》。按,本指水名,假借為濕。是猶惡而居下也。 《孟子 · 公孫醜上》住近湓江地低,黃蘆苦竹繞宅生。 唐 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並序)》新鬼煩冤舊鬼哭,天陰雨聲啾啾。 唐 · 杜甫《兵車行》

濕洳(低濕);濕漬漬(濕漉漉);濕風(濕潤的風);濕薪(潮濕的柴薪);濕浸浸(濕答答。形容潮濕的樣子或給人以潮濕的感覺);濕淥淥(潮濕的樣子)

wet; damp; humid;

3.遲緩;不通暢。

天寒則腠理閉;氣不行,水下留於膀胱,則為溺與氣。 《靈樞 · 五癃津液別》力貴突,智貴卒。得之則儵為上,勝之則為下。 《呂氏春秋》。高誘注:“濕猶遲久之也。”

delayed; impassable;

動詞

沾濕,淋濕 散入珠簾濕羅幕,孤裘不暖錦衾薄。——唐· 岑參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》有書生避雨簷下,衣濕袖單,影乃益瘦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傳》

wet;

湿字的翻譯

wet, moist, humid, damp; illness

Nässe, Feuchtigkeit (S)​, naß, feucht

humide, mouillé, moite, imbibé d'eau

シツ シュウ トウ ゴウ しめる しめす うるおう うるおす